专访丨孟晓萍:护佑“双心”,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
发布时间:2023-09-15 阅读

640 (8).jpg

2023年9月8-10日,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于北京隆重召开。期间,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孟晓萍教授在心脏康复技术论坛上围绕“医院建立心脏康复的重要性”相关内容进行了分享,从心脏康复学科建设等角度同与会专家开展深入地交流与探讨。

640 (1).png

孟晓萍教授

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


怎样判断患者是否有双心疾病?如何诊治双心疾病患者?严道医声网在会后有幸邀请到孟晓萍教授,聆听她多年来诊治双心疾病的实践经验,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中医药在双心治疗中的价值与贡献。

“中医值得大力发展,多靶点治疗在心脏康复中值得推广,在药物处方上,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,并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作用,增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”。


01筛查评估,“双心”同治-深入融合中医理念与现代医学新模式

据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》,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过3.3亿,其中约50%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抑郁、焦虑等心理障碍,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精神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,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出现。因此,“双心”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心血管病医生们的重视。

孟晓萍教授讲道, 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独具优势,因为中医是多靶点治疗,它既能够改善症状,还能让患者接受,所以医生在治疗双心疾病时,一般首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,但仍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,来进行仔细的筛查评估。孟晓萍教授解释道,中医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是视患者整体情况而定,然后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给予不同药物,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疗效。对于心理疾病较为严重的双心病患,治疗应采用中西结合,中成药搭配西药治疗才能产生好的效果。当然,此类患者我们更建议到精神心理专科就诊,而轻、中度双心疾病患者则采用中药治疗,使患者更好获益。

此外,现代医学的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的“胸痹”、“心悸”等范畴,冠心病在中医领域则被形容为“堵、瘀”,一堵一瘀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。中医还认为“心”的生理功能包括“主血脉”和“主神明”,包含了 “双心”的概念,即“心”不仅主司血液在脉道运行,还具有主意识、思维、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。“中医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是密切相关的,我目前倾向于接受这种理论”,孟晓萍教授补充道。

02立足人文 ,优势互补-个体化治疗为双心患者带来更多获益

中医药历史悠久,文化博大精深,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,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。随着我国对中药研究的深入,中医药在双心疾病的诊断、治疗以及康复中,也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,所占比重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。

在谈及患者对中药治疗的接受程度时,孟晓萍教授说道,常规的患者普遍都能接受中药治疗,因为大部分患者疑虑很多,会产生不愿意到精神心理专科就诊、治疗,或是服用西药副作用大的想法,反而更愿意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。

同时,孟晓萍教授还讲道,“得益于中药的创新和发展,我们临床医生在治疗上多了新的途径和新的靶点”,例如:临床上常用的心可舒片,其主要包含丹参、三七、葛根、木香和山楂中药材,通过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等方式,治疗患者心血管方面症状,同时调节患者情志、改善焦虑与抑郁症状,且不良反应少。在多项研究中也证实了心可舒片有明显的抗动脉硬化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、调节血压及血脂等作用,临床上与西药联合使用,可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,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。“首先,这个药物名称通俗易懂,患者一看心可舒,吃完之后心情舒畅,就会信任且接受这个药物,这是一种精神治疗法。其次,我会向患者解释心可舒片具有活血化瘀,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,服用之后,既能治疗冠心病,又能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,可能会起到1+1=3的效果。所以,病人在服用该药后,真实反馈都特别好”。

而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,孟晓萍教授也有着自己的思考:“一些既能治疗冠心病,又能治疗焦虑、抑郁的药物,我们要加大研究力度,或是加大真实世界大规模、大人群的研究,充分发扬中医优势”。

03精准规范,覆盖基层-全面开拓具备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之路

追本溯源,守正创新。中医心脏康复包含许多内容,如针灸、推拿、揿针、食疗、情志调摄等,并为现代康复学奠定了基础,也开拓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诊疗之路。

基于此,孟晓萍教授表示,心脏康复是从预防、治疗到康复的全方位治疗,使患者的心功能提升,精神状态和生活治疗得到明显改善,才是康复的真正目的,因此心脏康复的前景广阔,作用巨大。当前,心脏康复领域的主要概念是通过五大处方,即运动处方、营养处方、心理处方、戒烟处方、药物处方,综合调理患者的运动能力、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问题。这其中,心理处方不可或缺,但运动处方也是医生和患者极需谨慎考虑和处理的核心问题。孟晓萍教授讲道,“运动处方不是单纯让患者去运动,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,其次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结构上的评估,例如患者是否患有肥厚性梗阻心肌病,最后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和六分钟步行实验,才能出具运动处方,助力患者完成后期的康复”。

除了对疾病进行治疗、助力患者本人康复之外,基层医院建立心脏康复中心也是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发展的有力推手。据孟晓萍教授介绍,目前,全国成立了500余家心脏康复中心,但大多都是三甲医院。然而,基层医院才应是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康复的主阵地,所以康复中心应落地至各个基层医院和县级医院,力求形成完整连贯的心脏康复中心体系,“有了综合完整的心脏康复医疗体系,就能减少一部分病人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病,也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,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患者最大的获益,才是康复的深意 ”,孟晓萍教授说道。

治愈有时,帮助常在。

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,众多双心疾病、心脏康复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携手共进,用更精准、更规范、更个体化的治疗方式,为“双心”疾病患者托起了“心”希望,共同推动着我国双心医学事业发展,也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了更大的贡献。


孟晓萍

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

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教授、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、国家级专家。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。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主任委员,中国保健协会脏器康复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,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,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主任,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,吉林省慢病防控学术联盟主任委员,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控烟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长春市医学会控烟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长春市第十四届、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。


来源:严道医生网

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bacohQgZYe_E52mQBpTYA